“供需乐观”,线下招聘再现双向奔赴
2月15日上午,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中国海洋人才市场(山东)举办“国聘行动”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国有企业专场招聘活动。这是2023年在中国海洋人才市场(山东)举办的第一场线下招聘活动。活动中,中铁十局、一汽解放、中核检修、青啤等近50家大型国企提供了涉及建筑、物流、机械、海洋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、新能源新材料等10余个重点产业的176个职位,岗位需求人数1500余人,岗位平均月薪8000元至10000元。热门岗位前排起长队每年的二三月份是春招的黄金时期,也是应届生毕业前最重要的一次求职机会,受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等影响,就业市场的供需双方对于当前形势较为乐观,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显著提升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活动开始前,就已经有大量求职高校毕业生入场咨询,一些热门岗位前早早排起了长队。截至上午11点30分,共有2000余名求职高校毕业生现场参加活动,企业揽收简历1761份,初步达成意向457人次。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“95后”“00后”毕业生,发现大家对用人单位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薪酬结构、工作地点、福利待遇和发展方向等方面,“双休”“五险一金”也成为许多毕业生求职时的关注重点,不少毕业生在求职前已经对意向行业开展了横向和纵向的对比,对薪资的期待较为稳健。与此同时,用人单位也优化了薪资结构、福利保障等,提升自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。记者发现,青岛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态势、优越的人文环境吸引了不少省外求职者来青就业。“除了本专业,我还想从事运营类的工作,青岛的人文气息与我的职业规划比较契合。”青岛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应届毕业生陈冰是一名贵州姑娘,面临求职,她打算将自己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“留在”青岛。实体经济成“热门”领域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。去年以来,全市上下持续抓好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,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。随着天气转暖,不少项目已经开工,随之带来的人力需求也水涨船高。此次招聘会上,工程设计岗、技术岗、设备管理岗、研发岗等专业技术类岗位占一半以上。对于技术含量高的岗位,国企招聘要求更为精准。结合新项目落地,中建八局四公司围绕施工土建、工程造价、技术质量提供了岗位。一上午时间,招聘经理王殊润与30多名求职者展开交流。“相比于线上招聘,线下招聘为我们和求职者提供了一个即时交流的平台,交流更加直观。”王殊润说,“作为建筑行业,我们在考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专业技能,从今天的面试情况看,来求职的多数是驻青高校的毕业生,反映出青岛的人才培养结构比较合理。”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人力负责人介绍,因岗位需要电子、通信及无线电物理方面的专业人才,对专业研究领域也要求与岗位有一定的匹配度,所以迫切需要在招聘会上找到合适的人才。这类博士研究生的薪酬最高可达40万元。“我们这次至少收到了100份以上的简历,效果超出预期,我们的待遇较往年有了进一步的提升,目的就是为了对人才梯队进行有效储备,用3-5年将他们培养成骨干。此外,我们也需要大量的一线操作工人。”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人事部门工作人员董国旗表示。现场也有毕业生向记者表示,招聘活动中,文科专业求职相对仍较弱势,匹配岗位数量和质量都低于理工类职业;同时,一些用人单位也发现,测绘、设计等专业程度较高的行业人才仍然“供不应求”。这就需要加强政策协同发力,不断开发新就业岗位,进一步强化市场导向的培养模式,加强产学研用有效衔接,促进用人单位更加适应当前求职者的求职意愿,同时在高校开展就业培训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。政策解读和岗位提供双轨发力招聘会现场,市人社部门在醒目位置设置了政策咨询区,专门组织人社服务专员为企业和大学生现场开展“一对一”政策解读和答疑,咨询区发放的高校毕业生留青就业创业“小红书”很快被领取一空。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春霞说,“小红书”是市人社部门针对年轻人审美设计的政策汇编,汇集了高校毕业生留青就业创业的各类扶持政策,每一项政策旁都配有二维码,用手机扫码即可查看政策全文。据了解,本次专场招聘会结束后,中国海洋人才市场(山东)还将于每周三、周五持续开展常态化专场招聘会,助力用人单位招贤纳才,促进高校毕业生早日实现高质量就业。招聘会的计划和日程将会通过“青岛人社”微信公众号及时向社会发布。